马博(中国)网4月7日电 3月29日上午,《清华校友通讯》复刊100期座谈会在校史馆314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向波涛,《清华校友通讯》指导委员会成员庄丽君、胡显章、王凤生、白永毅、钱锡康、田芊、孙哲,编辑委员会成员邱显清、孙海涛、金兼斌、杨士强、李军、郭谦,校友代表以及校内部处代表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赵劲松主持会议。

座谈会现场
向波涛表示,《清华校友通讯》是联结校友和母校的重要纽带,是校友砥砺奋进、奉献国家的忠实记录者,也是传播弘扬清华精神的重要载体,有效践行了“传播母校信息、报道校友业绩、联系校友感情、弘扬清华精神”的使命。在未来的办刊工作中,要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提升内容质量、加强立体传播、探索AI赋能、做好读者服务,更好地诠释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持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赵劲松表示,刊物历届编辑人员的严谨办刊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继续讲好清华故事,将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初心传承下去。希望借由此次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为刊物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清华校友通讯》执行主编曾卓崑回顾了刊物创刊、复刊以及后续发展的历程,并就近年来的刊物工作进行汇报。

钱锡康、孙哲、孙海涛、乔申颖作主题发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校党委原常委、《清华校友通讯》原主编钱锡康,校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清华校友通讯》原主编孙哲,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孙海涛,校友代表、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乔申颖先后作主题发言。钱锡康表示,《清华校友通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孙哲表示,《清华校友通讯》促进了校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刊登的校友经历具有重要育人功能。孙海涛表示,《清华校友通讯》是校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库,是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期待校史馆、档案馆未来与其进行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乔申颖是《清华校友通讯》的忠实读者,她常常将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恩寄托于杂志的阅读之中,期待刊物继续引领校友传播清华声音。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人员纷纷为《清华校友通讯》复刊100期送上诚挚祝贺,对杂志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胡显章、王凤生、白永毅、田芊发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校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提出,在提高清华人的文化自觉方面,《清华校友通讯》需要发挥更加系统性、全局性的作用。校党委原副书记王凤生认为,《清华校友通讯》要深入挖掘校友在普通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利用校友事迹做好清华教育研究。校党委原常委、原党办主任白永毅希望《清华校友通讯》可以通过线下展览、朗诵表演、视频音频等形式加强传播力度。校原副秘书长、原校办主任、校史研究室原主任田芊表示,希望刊物办得更加出彩,搭建起一座校友与母校沟通的桥梁。

富志侠、郝玉林、董山峰、李石、程泽堃发言(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多位校友积极参会,踊跃发言。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富志侠期待《清华校友通讯》与主流媒体更加深入地合作,提升传播效果。天津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郝玉林表示,《清华校友通讯》为地方校友会的史料整理、工作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光明日报天津记者站原站长董山峰表示,希望刊物继续强化育人功能,为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石表示,希望刊物为老中青校友们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同时助力年轻校友更快融入国家发展的新征程。校研究生会主席程泽堃表示,希望刊物的分发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在校生群体,并增设校友与在校生的互动栏目。

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校友通讯》创刊于1934年1月1日,由于历史原因办刊几度中断,于1980年4月复刊。2025年1月,《清华校友通讯》复100期出版。

从左至右分别为:《校友通讯》创刊号、《清华校友通讯》复刊号、《清华校友通讯》复100期
供稿:校友总会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郭玲